疫情后單體酒店如何經營 或可升級為社交型酒店
從最早的QQ到微博、微信和現在抖音、火山小視頻,逐漸興起的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和直播經濟,改變著人們的社交方式。談及中國酒店業,從最初為滿足政府需求的招待所和賓館,中國酒店市場逐漸被打開并開始進行市場化轉型的,為中國酒店業帶來了發展的春風;再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發展,中國酒店的第二波發展浪潮也隨之而來,在這波浪潮里整個酒店行業的交易效率提高了,旅客與酒店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同時酒店集團平臺化發展成為可能,而如今,中國酒店業正在面臨著第三波浪潮和挑戰——掘金下沉,這儼然成為當前酒店行業最為重要的課題。
眾所周知,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但中國酒店行業的連鎖化程度僅為24%,中國酒店存量市場中有約92萬家單體酒店,而這些單體酒店又大量存在于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中,占比超過85%,可觸達的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然而,在市場和消費需求更新跌代的沖擊下,單體酒店的日子顯然十分難過,尤其疫情的沖擊更讓他們顯得岌岌可危。從企查查最新曝光數據可知,國內酒店相關企業前三季度注冊量同比下降22%,今年1月1日至11月12日共有99774家酒店相關企業吊銷、注銷,而主流為單體酒店。是生?是死?伴隨著消費升級與人口快速流動所帶來的巨大住宿需求。從最初市場保有量達到飽和;新物業增幅進入衰退期,酒店業正在加速進入存量時代,“身陷囹圄”的單體酒店該何去何從?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沖擊,新冠疫情不是根源,只是導火索,將無數單體酒店的尷尬提前展現。勃朗專業酒店設計公司小編結合市場動態、網絡數據,為大家帶來疫情后單體酒店如何突圍?或可升級為社交型酒店!
引領未來 年輕一代專屬旅居方式
社交型酒店疫后不跌反漲、備受推崇
事實上,面對生存危機,存量市場的改造和翻牌意識已經加速覺醒,而此次疫情更是加速了酒店存量資產的改造和換牌的,也為單體酒店提供了產品與服務迭代升級的契機, 據HNN報道,但從全球范圍來看,未來多個地區的品牌酒店數量將超過單體酒店。單體酒店連鎖化已經成為全球酒店業的發展趨勢。
然而面對數以億萬計的單體市場以及單體酒店連鎖化趨勢浪潮,投資人如何才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前有攪動中國單體酒店市場、高峰期擴張至1.9萬家酒店的連鎖巨頭,如今卻極速潰敗的OYO,后有百花齊放,風頭正勁,號稱為下沉市場而生的各色中端酒店品牌,酒店業主和投資人們又該如何抉擇?
不被檔次所定義的社交型酒店——借助酒店的開放性和連通性,強化其社交功能的一種生活方式酒店。通過空間設計、功能打造以及主題活動,吸引客人走出房間,在公共空間享受社交的樂趣,同時也吸引本地居民將其作為社交的場所,由于疫情過后消費者對社交的渴求,不跌反漲,并且煥發出新的模式,儼然成為疫后酒店細分市場的一頭黑馬。
首先,從今年幾個行業頭部首旅如家、華住,錦江、世茂喜達等酒店集團主推的品牌:首旅如家旗下的逸扉、YUNIK HOTEL,錦江旗下的IU、世茂喜達旗下的凡象,以及萬達與京東聯合打造的寧波萬達美華酒店、周大福旗團首推的同派酒店等,幾乎都具有社交屬性。
其次,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商學院教授魏翔給出的未來酒店的發展建議中,他指出未來應該創新出更多的酒店社交空間,提高私密性、隔離的科學性,通過智能手段減少交互社交中的一些隱患。
與此同時,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也表示,國內眾多酒店品牌要在細分市場拔得頭籌,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關鍵要打造客房外的第二空間,如健身房、書吧、茶社、影視社交區;提升多元人文體驗,如設計、文化、環境;實現功能升級和細分市場定位匹配,優選升級內容等,這些恰恰就是社交型酒店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而我們從錦江酒店(中國區)以以酷玩文化為內核、定位娛樂社交型酒店的IU品牌近一年的數據里也發現了社交型酒店強勁的發展勢頭——全國門店平均開房率為82% , 平均RevPAR為192元 ,而單房單日的運營成本(不含租金)控制在60-65元,人房比僅為0.15-0.18, 投資回報周期在2.5~2.9年 。
事實上,社交型酒店并不是新鮮的概念,在國外已有這純熟的運營模式,國內也早于2015年就掀起了發展熱潮——將設計重心轉移到酒店的公區,將公區做成一個集休閑娛樂放松于一體的空間形態,以此來鼓勵住客從房間里走出去,酒店也隨之變成了一個注重社交功能的空間。可以說, “社交型酒店”的興起,與千禧一代的行為特點緊密相連,在追求個性化,從小就對社交、社群保持著極高參與度的80后、90后成為酒店行業消費主流人群的背景下,為了爭奪這一部分的消費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消費主流人群),國內各大酒店集團紛紛推出了社交友好型酒店。
彼時,社交型酒店主要集中在中端酒店領域,大都堅持著“小房間、大公區"的原則,然而打造社交型空間必然會增加運營的成本,對于盤踞下沉市場的92萬單體酒店來說,相較中端酒店,他們在人工、租金、能耗等成本投入上都更加敏感,在社交型酒店的賽道選定之后,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選擇品牌,如何在社交型酒店中找到“極致投資性價比”的酒店品牌才是未來營收的關鍵。
單體如何翻牌?
要做就做不被定義的最大公約數
同行業尋找最大價值點,跨行業做大公約數,是社交型酒店的底層邏輯。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消費主體轉換、社交網絡蔓延,以及社交型酒店層出不窮帶來的同質化等問題,社交型酒店只有專注市場細分才能在同質化競爭中為投資人謀求更大的價值,做大公約數。同時要想于單體酒店掘金,品牌更應該聚焦單體酒店的核心痛點,助力單體酒店破局營收。
“既不向中端靠攏,又不向經濟型下沉,只精準聚焦年輕人需求和喜好是IU的品牌特性!” 錦江酒店(中國區)IU酒店品牌總裁喬阿表示,作為國內社交型酒店的代表品牌IU,不僅打破酒店行業對檔次的定義及劃分,拋開了傳統酒店打造思維,僅以與目標群體需求高度契合的品牌定位,成為酒店營收的一匹黑馬。
“既不向中端靠攏【成本】,又不向經濟酒店下沉【品質及體驗】!”是IU酒店解決單體酒店痛點的獨特思考,IU酒店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低投資,收益高,周期短等品牌優勢,為單體酒店更快、更好的解決困局,從目前IU公布的翻改政策來看,不論是與經濟酒店還是中端酒店,亦或是以往社交型酒店一味強調“大公區”相比,IU無疑都更具“普適性”及“極致性價比”。
摒棄以往社交型酒店過分關注公區面積,IU翻改策略對于下沉市場的單體酒店來說可謂量身定制——
1、其單房造價,僅在5-6萬左右;翻牌造價僅需2萬,僅為中端酒店的一半;
2、在其重裝飾輕裝修、周密倒計時的籌建跟蹤模型下,模塊定制化輕施工及三方日進度督導,使其將原本180天的新開店籌建周期縮短為120天左右;翻牌改造店籌建周期縮短至60天左右;
3、IU酒店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為500元;二線城市為300-500元;三線城市為180-250元;在品質和體驗媲美中端酒店的同時,其售價僅為中端酒店的50%-70%,客群吸引能力更強!
4、通過提前根據物業結構進行一店一設計&排房,IU給予不同戶型和面積針對性施工方案,在此基礎上優化客房結構,可以提升30%空間利用率。
5、此外,通過IU酒店數十年經驗的專業運營團隊,以及全面的收益管控體系, IU門店都有著極速的爬坡期。【據翻牌為IU酒店2.0的IU酒店.濱州銀座商城店數據顯示,其于2020年4月上線,上線后價格上漲40元,5月份開房率75%,6月85%,7月90%,環比OCC增長20%,RevPAR在原基礎上漲幅50元。】
不僅如此,對于單體酒店翻牌改造,IU酒店品牌有一套獨立的、系統的、完善的運營支持體系,從開業指導、運營方案、營銷思路,包括疫情止損等多方面為投資人輸入IU酒店優質的品牌效應。
對于投資人最為關注的盈利能力, IU酒店也提供了更多溢價支撐。而這正源于IU“精準聚焦年輕人需求和喜好是IU的品牌特性!
自IU品牌誕生之初,年輕化及社交屬性的基因就深入其品牌肌理,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已經成為IU運營的基本底色,為了提升年輕消費者對于IU這個酒店品牌的認知效率以及品牌黏性,IU的創新及探索一直圍繞著年輕人關注的熱點,從早期的互聯網思維、再到如今的社交、泛娛樂等等,IU品牌永遠跟著年輕人的趨勢走——早期的酒店“互聯網+”延伸的360°極速WIFI、再到酷玩文化下的社交游戲體驗等,以及目前所推行的“IU+X”模式,都是基于IU對年輕消費群體興趣愛好的洞察研究,也體現了IU酒店的核心競爭力。
讓酒店不止于“住”,通過多種形式的跨界創新,IU將酒店張力發揮到極致,并找到社交型酒店與單體酒店融合的最佳適配之法,也為單體酒店找到盈利最大公約數的方法論。
今年年初IU首次提出了集交互、產品、品牌于一體的運營理論方法論(交互方法論:搞懂年輕人住宿需求的金字塔;產品方法論:追求極致性價比、關注客人核心體驗;品牌方法論:IU+X,以文化為基礎換膚) ,并面對投資市場推出了IU輕簡版、IU2.0酷玩社交版以及IU2.0商務版,為投資人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如今,隨著Z 世代的人口數量已超越千禧一代,占據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成為人口數量最多的一代。如何觸及 Z 世代,將他們花費時間與金錢最多的地方融入酒店展開活動,又將會掀起一場酒店行業新的革命和探索,社交型酒店無疑是中流砥柱,而垂直于社交領域向更多細分探索的社交型酒店則更具有品牌張力,勢將成為這場革命和探索中的先鋒。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疫情后單體酒店運營 社交型酒店未來